付款39.9元,继续播放。
购买
00:00 / 00:00
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帛书道德经
1973年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,其中就包括2170年前的古本《老子》(100年后被称为《道德经》)。结果经过整理复原,人们发现,该版本《老子》与我们现在流行的《道德经》版本,存在着一些差异。
播放列表
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帛书道德经
了一山人
了一山人2024-03-14 20:37
简介
1973年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,其中就包括2170年前的古本《老子》(100年后被称为《道德经》)。结果经过整理复原,人们发现,该版本《老子》与我们现在流行的《道德经》版本,存在着一些差异。

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帛书道德经

了一山人
了一山人2024-03-14 20:37 394 浏览
分享:
点赞 收藏

1973年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,其中就包括2170年前的古本《老子》(100年后被称为《道德经》)。结果经过整理复原,人们发现,该版本《老子》与我们现在流行的《道德经》版本,存在着一些差异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《老子》有甲、乙两种版本。两版本的书体有些不同,但都属于隶书。乙本避刘邦讳,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。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,因此可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。

    过去多以为隶书出现在秦篆之后,是“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”。从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一千一百余枚隶书秦简和1980年又在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两件隶书战国木牍的情况来看,隶书的出现与流行应早于秦篆。现代大量考古发掘证明,隶书在战国时期就已广泛使用于以竹木为书写材料的简牍上。

   甲本帛书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过来的,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、最接近原貌的古本《老子》版本。三国时魏人王弼注《道德经》则是现存传世本中的最早版本。

帛书本不分篇章,传世本《老子》则分为上、下篇共八十一章。文字也多所不同。

上一篇
没有了
下一篇
没有了
评论0评论
游客
友情链接